主页 > 新闻 >
高铁遇孩童吵闹,65.5%受访者认为可友善提醒
2023-08-24 09:49 | 来源:未知
暑期带孩子出游,孩童高铁吵闹引发纷争的事件时有发生。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对于孩子在高铁吵闹的行为,78.8%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自觉管束好孩子,44.6%的受访者认为婴幼儿哭闹是天性使然,社会应对孩子多一点包容。
44.6%受访者认为社会应对低龄孩子多一点包容
“以前我一个人带大宝坐高铁去重庆,他那个时候表达能力有限,不太能说清楚到底想要什么,就一直哭闹。周围的人都看着我们,我心理压力很大。”四川的二孩妈妈严恬恬说。
00后女孩晋帆有一次从成都坐火车回家乡武汉,座位后排是一名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,一直非常吵闹,还不停地踢座位。“我先忍了一段时间,后来实在忍不了了,就跟家长沟通了。”
为了带两岁的女儿回老家,北京的80后宝妈戴倩做了很充分的准备,“我提前做了很多攻略,比如哪节车厢比较宽敞,能够放置婴儿车,无障碍卫生间离哪节车厢比较近,必要时能够当成母婴室来用。怕孩子不舒服,单独为她买了一张儿童票,还购买了跟高铁座位适配的充气床,带了她最喜欢的图画书,专门买了贴纸、迷宫滚珠等玩具。”戴倩说,即便这样,上车时她依然非常忐忑,生怕女儿吵到别人。
对于孩子在高铁吵闹的行为,78.8%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自觉管束好孩子,尽量不给其他乘客带来太多干扰。同时,44.6%的受访者认为婴幼儿哭闹是天性使然,社会应对孩子多一点包容;42.4%的受访者表示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,别对过去的自己那么苛刻;40.3%的受访者认为个别“熊孩子”打闹影响乘客,但不“熊”的孩子不应遭遇冷眼。
晋帆回忆说,那次她整个行程七八个小时,有两个小时都被严重影响。“家长只是出言制止孩子的行为,但并没有及时跟他说明他的行为是错误的,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,所以孩子可能也意识不到这一点,再加上家长在车上也不方便大声吼孩子,所以最终还是管不了。”
“我女儿全程比较配合,没有吵闹。但是小孩子即便是正常说话,声音也会大一些,我不得不时刻都对她说‘嘘嘘嘘’。”戴倩说。
严恬恬感觉,现在的舆论环境对带幼童出行的家长有点苛刻,“我们都不太敢带孩子进入公共场合。很多年轻人没有生育下一代,可能并不能对带孩子的困难感同身受,我希望社会能够对孩子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,这个年龄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,你很难要求他能够完全理解成人社会的规则。”严恬恬说,有人会拿着手机一直拍在公共场合哭闹的孩子,其实对孩子也会造成很大伤害。
高铁遇孩童吵闹,65.5%受访者认为可友善提醒
调查显示,暑期出行乘高铁遇到孩童吵闹,65.5%的受访者认为必要时可友善提醒家长,但要避免言行过激,50.1%的受访者建议向乘务员求助,请乘务人员出面处理,41.2%的受访者建议准备好耳机、耳塞等物品,减少被干扰几率。
“如果吵闹的是年龄偏小、还不能理解社会规则也不能像成人那样去约束自己的孩子,我们可能就要多包容。”晋帆说,出门在外,互相多理解一下,就能避免冲突。“小孩子确实难带,我们也要多理解家长的不易”。
严恬恬感觉,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时,其实是很难粗暴地勒令他马上停下来的。孩子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意愿,需要一个过程,有时候作为家长,自己都不见得有这个耐心,所以她也可以理解其他乘客的不满,但是也希望其他乘客能换位思考,理解家长的不容易。
此外,40.0%的受访者认为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的生理天性,宽以待之,38.8%的受访者建议必要时帮助家长安抚孩子,36.0%的受访者认为要尊重孩子的隐私,不要过多评头论足,28.8%的受访者建议自身加强自律,给孩子们做好示范。
经常出差的90后杨芸会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放一些健康的小零食,“有一次在飞机上,后排的小孩子一直哭闹,家长也没有办法了。我就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给孩子吃,他的情绪立马好多了。从此之后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,必要的时候帮助宝妈们哄哄孩子”。
对于很多家长带孩子乘坐高铁时战战兢兢,怕影响其他乘客,71.2%的受访者建议提前准备玩具、零食等,减少孩子的不安和无聊情绪;60.0%的受访者建议在出游前,加强孩子的社交礼仪教育;53.4%的受访者建议准备一些出行“神器”,增加孩子乘车舒适度;50.7%的受访者建议选择与孩子作息相同的车次,增加乘车时睡眠几率;40.0%的受访者建议对孩子的过分行为及时制止,避免影响其他乘客。
晋帆建议,家长平时就应跟孩子讲一些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,让孩子能逐渐意识到,哪些行为会影响到别人,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。
“如果小孩本身就是高敏感儿童,那么家长可以选择其他出行方式,比如说自驾。”严恬恬建议,如果乘高铁不可避免,可以多带一点玩具和零食,提前下载好他们喜欢的动画片,以便快速安抚好儿童。
晋帆觉得,“熊孩子”主要是“熊家长”导致的。家长遇到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,不能因为孩子不懂,就一味放任不管,还是要不断地告知孩子,他才能明白这些道理。日常生活中,家长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,比如看动画片或者是玩的时候,多给孩子讲讲,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形成这种意识。
“有些孩子很小,尚在襁褓,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;有些孩子就是话痨,会不停说话;有些孩子难以在一个座位上长时间坐着,会不舒服。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,不太理解为什么当下一些人对孩子很正常的举止都无法容忍。”戴倩认为,确实有一些“熊家长”带着“熊孩子”扰乱车厢秩序,影响了大家,但是因此就对所有乘车的孩子心存敌意,也是不合适的。
受访者中,75.0%的人是孩子家长,25.0%的人不是。00后占16.3%,90后占44.9%,80后占32.4%,70后占5.3%,60后占1.1%。男性占37.8%,女性占62.2%。
(应采访对象要求,晋帆、严恬恬为化名)
来源:中国青年报
编辑: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