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 >
一次交费近4万元?非学科类培训违规大课包重现
2023-02-13 10:44 | 来源:未知
进入新学期,不少家长又开始考虑给孩子报班,五花八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迅速升温。日前,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《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系统部署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。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仍然存在收费乱、门槛低等问题。
收费
动辄上百课时包,一次可收近四万
周末,位于东四环附近的商场恢复了往日的热闹,一度冷清的艺术、体育类培训机构也重新活跃起来。在一家主打美术教育的机构里,每间教室几乎都坐得满满当当。
“我们会根据孩子年龄安排相应课程,比如六七岁的话,教孩子做手抄报、古诗词插画,再往后,就对临摹和写实要求更高一些。”工作人员拿出一份2023年春季新生收费价目表介绍道,“试听当天报名有赠课,48课时优惠完是16800元,96课时优惠完是28800元,144课时优惠完是39600元。”
价目表上,还列有研学比赛专项课包,价格在3600元到8800元不等。“这是专门针对寒暑假考级比赛推出的,大一点的孩子除了报96课时或144课时的常规课以外,还可以再报一个专项课包,这样性价比更高。”
记者注意到,此次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意见》强调,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、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,且不得超过5000元。但调查中发现,动辄上百课时、一次收费万元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。
以一家篮球培训机构为例,工作人员介绍称,目前推出的开学季活动以储值方式接收新学员,储值金额10000元起步,另外还有20000元和30000元两档可选。
一些机构尽管也提供短期小课包,却还是极力推销远超5000元的大课包。两者相比,小课包往往算下来单价高出许多,让家长陷入两难。
继此前拼了舞蹈课包后,小米妈妈又和朋友拼了一份乒乓球课包。“不拼不行啊,自己用周期太长,中间担心发生变故。买小课包又太贵了!感觉小课包就是为了‘衬托’大课包的。”
小米妈妈回忆,小米刚上幼儿园时,和同班另一位女孩一起学舞蹈。“原本机构不同意共用一个课包,软磨硬泡之下答应了,同时设定了一个条件,必须购买店内最大的120课时才行。”大课包价格近1.5万元,分下来每人7000元出头,也还是比单独购买60课时要便宜2000元。算上停课、机构放假、孩子生病等,这个课包足足上了两年。“好歹算是用完了,我们有一张单独使用的游泳卡,还没等课时用完,机构就跑路了。”
这次的乒乓球,同样是60课时、收费上万元的大课包。工作人员表示,机构约课灵活,只要孩子有时间都可以约。但小米妈妈认为,这只是机构在模糊收费时间跨度。“等到开学了,孩子也没法天天来啊,就算一周去三次,也要20周,大大超过3个月。”不得已之下,她才选择给孩子找一个能拼课的小伙伴。
资质
师资情况不明晰,证书含金量有限
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,往往是衡量培训机构是否正规的重要标准。然而,记者调查发现,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,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。
在一幢培训机构较为集中的商业楼宇内,某跆拳道馆工作人员介绍,店内教练有的是省队退役运动员,有的是体校跆拳道专业出身。但他们退役或毕业后,是否有考取相关证书,他并不十分清楚。“教练的能力肯定没问题,我们招聘时都会进行现场考核筛选,一展示就能看出来水平怎么样。”
一家面向4岁以上儿童的围棋馆门口,坐着几位等待孩子的家长。有家长指了指墙上老师介绍中提到的“业余三段”“业余五段”表示疑惑,“这算是证书吗?我们也不懂。”她坦言,其实自己老伴也会下围棋,但没法给孩子讲,孩子也不乐意听。“到这儿一试课,孩子能接受,价钱别太贵就行了。”至于老师的院校出身、专业资质等,她不了解,也没有特意去关注。
经营着一家小型艺术机构的方女士透露,她这里没有全职老师,都是长期合作的兼职大学生。来上一次课,就按时长给一次费用。这两年,这样的运营方式帮助她在无法开课时节省了不少人力成本。
不过,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合规。此次印发的《意见》规定,在师资条件方面,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体育、文化艺术、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(专业)能力(具体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明确)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。
在体育类培训方面,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此前还曾印发《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》,要求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应持有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等至少一种证书。第十三条规定,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公示执教人员的姓名、照片、资质证书编号等信息。
记者调查发现,也有一些培训机构按照要求对执教人员信息进行了公示。某轮滑馆里,可以看到数张中国轮滑等级教练员证。据持证员工介绍,证书考取门槛并不高,一般参加3到4天的培训都能通过。
另一家体育机构里,墙上张贴的教练介绍中展示了各自所持的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证,等级为三级。记者查询发现,该证书的获取更为简单,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小程序“零门槛”直接免费报考三级。培训课程皆为线上学习,完成学习内容后参加线上考试,公共与专业课程考试达到60分以上就能拿证,最快只需两天。
考级
应试思维走过场,日益泛滥水分大
“现在不管学什么都要考级,一到寒暑假,基本就是围着考级转,还得上集训班,孩子痛苦,家长也没少花钱。”程蕊的女儿今年9岁,从小学习钢琴、舞蹈和美术,多次参加各类考级,“没打算让孩子走专业道路,可不考的话也有压力,毕竟班上其他孩子都能拿出一摞证书,老师也总劝着让考。”
据了解,考级几乎已成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必经之路。一家位于小区里的艺术中心在入口处打出“免费试听”的广告,培训内容涵盖钢琴、声乐、书法、美术、架子鼓、小提琴、口才等。楼梯转角处,一张大红色的喜报赫然列出通过考级的学员名单。
“六岁孩子可以学儿童画,每周一次课,半年左右就能开始考级,后面差不多也是半年一考级,小学阶段就能把最高级拿下来,对小升初很有帮助的。”工作人员称,机构本身就可以作为考点,但考级也不一定都要现场画,“一般交作品就行,老师可以给辅导,通过率在95%以上,只要跟着学,基本都没问题。”
在音乐类培训方面,考级同样是重头戏。作为过来人,小雪对考级满腹怨言。“有的琴行或者机构为了提高考级通过率,反反复复只练那几首考级曲目,其他一概不管,典型的应试思维。”在备感煎熬的考级过程中,小雪原本对小提琴的兴趣消磨殆尽,“考完以后再也不想碰,回头再看那些证书觉得有点可笑。”
这些年来,考级日益泛滥的同时,有关考级的争议也从未停歇。以美术为例,全国人大代表、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宋亚平曾在全国两会中提交了《关于加强美育、完善教育评估机制,制止儿童美术考级的建议》。她认为,各种儿童美术考级泛滥,一些考级点不具备评价的资质,标准也越来越低,导致现在模式化的作品盛行。
此次印发的《意见》中,也明确要求严格招生工作纪律,不得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。规范并减少面向中小学生的体育、文化艺术、科技类考级活动,各类考级和竞赛的等级、名次、证书等,除另有规定外,不得作为体育艺术科技特长测评、招生入学的依据。
编辑:小编